作者:林火旺
哲學是一個講求凡是追根究底,實是求是的學問,對於所相信的事物,希望能有比普通常識更充分的理由。道德是哲學的傳統四大主題之一,具有理論化的基礎,而不是當今所認為的「空泛」、「唱高調」,要求人們去追求遙不可及的道德,而損失即時的利益。譬如大排長龍的時候,就直接插隊,這樣可以節省自己許多時間,何樂而不為,為什麼還要用道德約束自己,浪費寶貴的時間呢?
道德是人與人的關係,只要生活在一個群體裡,就會有道德的存在。如果做了違反道德的事情就會受到他人的譴責,也會受到自己因道德教化所產生的良心折磨。既然有道德的人比起沒道德的人,總是損失更多時間金錢,那些遵守道德的人不就是傻子嗎?但是事實不並不是如此
道德是理性人的自我選擇,而不是受到外力脅迫。我們假設人性是利己理性的,因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人會追求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,包括未雨綢繆、為長遠打算。我們先假設每一個人擁有絕對的自由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大家會爭奪殘殺,比起獵食,我們需要花更多時間來保護自己和食物,這樣每個人都損失慘重。然而如果我們訂定合作協定,限制殺人、搶奪,人們就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搜集食物方面,如此便能增加所有人的利益,這便是一個具有理性利己的人會做的事。回到最初排隊的例子,如果大家都插隊,最終必然一團混亂,而無法好好的上下公車,甚至造成受傷的嚴重情況。遵守合作協定,便是一種道德規範,道德規範便是因為人們為了達到自己所得最大利益而對自己的限制。
林教授在之後幾個章節舉了很多與道德相關的議題,舉凡政治、醫生、健保、教改等等,在很多方面都還是需要加強道德觀念。我最喜歡林教授說的一句話:『當一個人深刻體認到:一個想法和你不一樣的人,可能是一個腦筋清楚、推論正確、正直、善良、誠懇的人,他的主張也有一定的道理,只是他的道理你不能接受時,就應該比較不會把「不同」解讀成「敵對」,比較不會用「仇恨」對待「差異」,因此也比較能夠體認「多元價值」的意義,以及容忍的必要性,願意學習和不同想法的人和平相處。』觀看當今政治亂象、社會亂象不就是無法容忍別人的想法所造成的嗎?因此我們應該容忍差異,尊重他人的發言權利,和不同想法的人和平相處,這些都是我們台灣人需要努力的部份。
在流行病學方面,與道德最大相關的部份在於防治。就像是SARS發生的時候,如果每個人都有公德心,對自己每天兩次量體溫,遇到體溫過高,立即就醫隔離,這樣疫情必然迅速結束。
然而,就道德而言,我覺得還是無法處理很多具有爭議性的問題,就像是本書一開始用同性戀當作舉例,這便是道德難以處理的事情,甚至是由於道德觀念而產生的問題,例如墮胎的合法性: 「墮胎」的議題一直有著非常兩極的討論,就宗教立場而言,墮胎是一種殺生的行為,是不被容許的!一個媽媽扼殺一個尚未出世的無辜生命更得面對無窮盡的良心譴責,在社會議題方面,這些被遺留下來的孩子,很多卻得面臨到父母親難以養育、不願養育,造成另一種遺棄,對社會也是一種負擔。假使我們再討論到畸形的胎兒,更是每個人說得都有理,每個人都是有道德,只是角度不同而已。我誠摯的希望有一天能越辯越明。
以道德貫穿全書,以幸福作為結尾,誠如作者所言,人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連的,尤其共居同一塊土地的人類,所以,讓活在同土地上的人們有希望,我們每一個人才能活得安心。個人看來,「道德」是通往人生幸福的途徑之外,在人的一生中也是必須不斷學者、思索及加以體悟的主題。